试验研究

  • 优矮黄鸡生长发育规律分析

    计伟;朱沛霁;贾代汉;唐大智;尹玉港;钟光;

    本研究以不同性别的优矮黄鸡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周龄优矮黄鸡的体重进行Gompertz模型拟合,并进行优矮黄鸡的周龄与屠宰性能,体尺与屠宰性能的相关性分析,以期了解黄羽肉鸡的生长发育规律。试验选择体重相近的1日龄优矮黄鸡600只,公母各半,公母分开饲喂,试验周期为11周。试验饲养分为4个阶段,1~14、15~35、36~49、50~77日龄,各阶段饲喂相同基础日粮。结果表明:体重Gompertz模型:Y=3 143.42×exp(-exp(-0.249(t-5.91)))(公鸡)、Y=2 417.55×exp(-exp(-0.216(t-6.34)))(母鸡),拐点周龄:公鸡5.91周、母鸡6.34周;拐点体重:公鸡1 156.51 g、母鸡889.45 g。优矮公鸡和优矮母鸡的屠宰重、全净膛率、胸肌率和腹脂率均与周龄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优矮公鸡和优矮母鸡的周龄均与其肌胃指数、腺胃指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优矮公鸡和优矮母鸡的体尺指标与屠体重、半净膛率、全净膛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因此,试验初步揭示了优矮黄鸡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各阶段的生长特点,为优矮黄鸡的饲养阶段划分提供理论依据。

    2025年02期 No.376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6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肉羊浓缩饲料粗蛋白质含量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的建立

    纳嵘;朱海辉;

    研究旨在构建肉羊浓缩饲料粗蛋白质含量的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研究中采集肉羊浓缩饲料样本100份,结合改进最小二乘回归法(MPLS),构建肉羊浓缩饲料粗蛋白质含量的近红外定量预测模型。模型建成后,通过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肉羊浓缩饲料粗蛋白质含量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的内部交叉验证标准误差(SECV)为0.141 2,交叉验证相关系数(1-VR)为0.895 3,外部交叉验证相对分析误差(RPDV)为3.01。表明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可以准确预测肉羊浓缩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

    2025年02期 No.376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4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饲料中添加乳化剂对貉生产性能的影响

    孙逸文;魏来;

    试验旨在探究四种乳化剂对貉生产性能方面的影响。试验将180只体况良好且体重相近的貉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4个试验组(试验Ⅰ、Ⅱ、Ⅲ和Ⅳ组)分别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等量的,价格分别为11.4、9.9、12.3、10.8元的4种乳化剂,试验期34 d。结果表明:1~19、20~34、1~34 d,与对照组相比,4个试验组貉的平均日增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试验组中,试验Ⅱ组的1~19 d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其余组(P<0.05);1~19 d各试验组中,试验Ⅱ组的料重比显著低于其余组(P<0.05)。1~34 d料重比,各试验组中试验Ⅱ组为最低;1~19、20~34、1~34 d各试验组貉的腹泻率均低于对照组。综上所述,添加4种乳化剂,均能提高貉的平均日增重,降低其料重比及腹泻率,其中试验Ⅱ组增重最多,成本最低,性价比最高,其次是试验Ⅳ组。

    2025年02期 No.376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1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虾青素对圈养巴布亚企鹅体重及脚部颜色的影响

    李成竹;李艳秋;张胜久;李洋;王京瑞;马勇;

    为研究虾青素对巴布亚企鹅的生长性能以及脚部颜色的影响,试验选取20只成年巴布亚企鹅随机分成5组,每组4只,在为期1个月的试验周期内,每天在每只企鹅的饲料中分别添加虾青素0(对照)、15、30、60和90 mg。试验结果表明,投喂添加不同水平的虾青素的饵料,体重均呈现先降低后增高,最后与初始体重接近的趋势,在15 mg组,体重增长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之间脚部亮度(L~*)和黄度(b~*)变化量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的脚部红度(a~*)变化量均高于对照组,90 mg组在第2周和第4周的脚部红度(a~*)变化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60 mg组和15 mg组在第4周的脚部红度(a~*)变化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0 mg组的脚部红度(a~*)变化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得出,适量添加虾青素对成年巴布亚企鹅的体重无显著影响,虾青素添加量为15、60、90 mg可有效改善巴布亚企鹅的脚部的红度值(a~*),30 mg添加量对企鹅脚部红度值(a~*)变化无显著影响,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2025年02期 No.376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4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复合酶制剂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及饲料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韩雪冰;

    为探讨在基础日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及饲料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选用72头初始空腹体重约30?kg的杜×长×大育肥猪,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将猪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低剂量(200 g·t~(-1))、中剂量(500 g·t~(-1))及高剂量(800 g·t~(-1))四个处理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试验周期为42 d。在试验期间,对各组猪只进行体重测定及采食量记录,同时在试验后期利用内标法测定日粮中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纤维的表观消化率。结果显示,中剂量组(500 g·t~(-1))育肥猪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ADG)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料重比(FCR)显著降低(P<0.05);而各组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无显著性差异。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方面,中剂量组的干物质(DM)、粗蛋白(CP)和粗纤维(CF)消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粗脂肪(EE)的消化率各组间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在日粮中添加适宜量的复合酶制剂可显著改善育肥猪的生长性能和饲料养分利用率,为饲料配方优化和生产成本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2025年02期 No.376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6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B在黑曲霉中的表达及酶学性质研究

    邵志伟;马佳欣;李柱;栾贺然;张会;杜兴;李杰;

    为实现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B(Candida antarctica lipase B,CALB)在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中的表达,研究选用黑曲霉高效分泌信号肽SglaA、SpepB和融合蛋白XynB分别构建3个CALB的表达载体,并转入黑曲霉TH-2(ΔasaA::pyrG)、TH-2(ΔasaA::scerv29ΔprtT::pyrG)中,得到6株黑曲霉重组菌株。摇瓶发酵重组菌株并进行酶活力检测,发现以SglaA为信号肽的CALB酶活是以SpepB为信号肽酶活的105%和108%;以XynB为融合蛋白的CALB酶活是未融合XynB的114%~123%;敲除prtT的CALB重组菌株酶活是未敲除菌株酶活的102%~105%。以SglaA为信号肽,XynB为融合蛋白并转入TH-2(ΔasaA::scerv29ΔprtT::pyrG)的重组菌株酶活力较高,发酵至第12天为21.78±0.77 U·mL~(-1)。对重组CALB进行酶学性质分析,其最适温度为50℃,在30~50℃范围内温度能保持70%以上的相对酶活力;最适pH为8.0,在p H 6.0~8.0时较为稳定并且能保持80%左右的相对酶活力,Na~+、K~+和甘氨酸对CALB的酶活性产生了增强效果。

    2025年02期 No.376 2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5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综述

  • 固液分离技术在醋糟资源化利用中的应用前景

    吴昊宸;陈健;吴问波;许洪峰;陈彦名;陈允亮;

    醋糟作为食醋生产的副产物,富含粗纤维、粗蛋白质和矿物质,具有广泛的资源化利用潜力。然而,由于其高含水量,醋糟的处理面临诸多挑战。文章分析了醋糟的成分及其固液分离的必要性,当前固液分离技术的进展及其在生物饲料生产中的应用前景。研究表明,通过改进固液分离技术与发酵工艺,醋糟能有效转化为高价值饲料,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2025年02期 No.376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8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复合益生菌添加剂防控犊牛腹泻的作用机制与研究进展

    卢渤逢;李宗杰;

    鉴于犊牛腹泻对畜牧业的危害及传统抗生素防治方案的耐药性与残留风险,文章旨在系统综述复合益生菌添加剂作为绿色替代方案,在防控犊牛腹泻及调控肠道菌群方面的研究进展。通过综合分析27项相关研究文献,重点从复合益生菌与腹泻防控的关联性、其核心作用机制(包括维持肠道屏障功能和调节菌群平衡及增强免疫应答)以及当前研究的进展与挑战3个核心角度进行深入评述。研究表明,复合益生菌添加剂通过上述多重途径能有效降低犊牛腹泻发生率。现有研究证实了其应用潜力,但仍面临菌株筛选标准不统一、饲喂方案需优化及跨环境适用性评估不足等关键挑战。文章为复合益生菌在犊牛健康管理中的科学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并有助于推动其作为安全有效替抗方案的产业化发展。

    2025年02期 No.376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7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漯河市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探索与实践

    赵协;张军;温书香;杨高磊;任义品;潘梦梦;

    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是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应对动物源细菌耐药性和推动畜牧业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启动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以来,漯河市积极响应,以“减抗、替抗、绿色养殖”为核心目标,探索出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实践模式。文章总结了漯河市在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中的主要措施、成效和典型经验,分析养殖环节减量化行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为持续推进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提供参考。

    2025年02期 No.376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9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添加剂世界

  • 益生菌的作用机制及其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

    李波;林琳;

    益生菌是对机体有益的微生物,在给药剂量适宜的情况下可以改善宿主的健康,调节宿主肠道菌群平衡、提高生产性能、促进养分吸收、增强免疫功能,在动物生产中应用具有广泛前景。文章介绍了生产中饲喂益生菌对家禽生产性能、免疫功能、蛋品质等方面的改善作用和提高效果,进一步阐述了益生菌应用对家禽肠道菌群、免疫机能和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及机制,为抗生素替代策略和益生菌在家禽养殖中的科学应用提供参考。

    2025年02期 No.376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0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疾病防控

  • 豫西地区猫传染性腹膜炎流行病学调查

    毛福超;赵帅;王聪慧;朱玲霞;张贺伟;王迎鲜;翟崇凯;

    为分析豫西地区猫传染性腹膜炎(Feline Infectious Peritonitis,FIP)的发病情况与其年龄、季节、品种、性别及绝育状态的相关性,试验收集了2022年5月—2025年2月期间豫西地区宠物门诊接诊的2 883份患猫病例,对其中103份疑似FIP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FIP阳性检出率为3.02%(87/2 883),在疑似病例中FIP阳性检出率为84.47%(87/103)。FIP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无明显季节性差异。品种分布方面,中华田园猫发病数最高(30例,34.48%),英国短毛猫(18例,20.69%),美国短毛猫(9例,10.34%),其他品种如布偶猫、孟加拉豹猫等占比均低于10.00%。年龄分布显示,FIP发病主要集中于幼龄猫,其中1岁以下个体发病率最高(36例,41.38%),1~2岁猫次之(28例,32.18%),2岁以上猫发病率较低。性别与FIP发病无明显相关性,但未绝育猫发病数(71例,81.61%)高于绝育猫(16例,18.39%)。本研究系统分析豫西地区FIP的流行特征,丰富国内FIP流行病学数据,为FIP的临床诊断与防控研究提供研究资料。

    2025年02期 No.376 5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8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昆明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荀来武;刘燕;

    为明确昆明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致病菌种类,研究对昆明地区5个规模化奶牛场进行子宫内膜炎的病因调查,并从患有临床型子宫内膜炎的奶牛群体中挑选出43头奶牛,对其子宫内分泌物进行采集,进而开展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试验。最终试验结果表明,在43份病料样本中,共分离到菌株85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3株,占比达27.06%;大肠埃希氏菌16株,占比达18.82%;化脓性链球菌11株,占比12.94%;表皮葡萄球菌9株,占比10.59%;无乳链球菌7株,占比8.24%;铜绿假单胞菌8株,占比9.41%;沙门氏菌4株,占比4.71%;变形杆菌3株,占比3.53%;志贺氏菌2株,占比2.35%;棒状杆菌2株,占比2.35%。相关研究的最终结果表明,在昆明地区的奶牛群体中,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spp.)、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 spp.)、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及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主要病原菌,且混合感染在这些病例中占比较高。

    2025年02期 No.376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5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辽西地区夏寒杂交羊梭菌性疾病调查及防治措施

    江馗语;王国春;张华文;杨术环;

    羊梭菌性疾病是在羊养殖生产中常见的一类传染性疾病,具有发病快、传染性强、病程短、死亡率高的特点。此类疾病一旦发生会给养殖场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严重制约肉羊产业健康发展。文章旨在通过对辽西地区的朝阳市和阜新市夏寒杂交羊梭菌性疾病开展调查,探究该病的发病规律、分析发病原因、制定防控方案和治疗方法,以期为夏寒杂交羊梭菌性疾病的防控提供技术参考,从而促进夏寒杂交羊养殖科学绿色发展。

    2025年02期 No.376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6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一例犬体外寄生虫的诊断与治疗

    任美娟;

    2岁雄性金毛寻回犬,体重30 kg,因持续剧烈瘙痒、皮肤红斑、脱毛就诊。患犬无定期驱虫史。经临床检查,患犬体表见跳蚤粪便(黑色颗粒),后腿、腰部皮肤红斑。皮肤刮片显微镜检发现跳蚤成虫、疑似螨虫,确诊为体外寄生虫病。治疗阶段,采用物理治疗与药物治疗两种方法,为其去除体表跳蚤,并选择爱沃克(莫昔克丁与吡虫啉复合滴剂)为其治疗。治疗过程中,全屋杀虫消毒,治疗一周后患犬的瘙痒症状得到缓解,14 d皮损愈合,30 d复查无复发。其结论如下:经过临床观察、实验室检查,确诊宠物犬患有体外寄生虫病,通过物理治疗与药物治疗方法,科学开展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较好地预防了犬体外寄生虫病。

    2025年02期 No.376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4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问题探讨

  • “三全育人”背景下的动物营养与饲料专业育人模式创新研究

    邹骅;卜云;余思雨;

    在新时代“三全育人”理念指引下,系统地对动物营养与饲料专业育人模式的创新路径展开研究。剖析“三全育人”的内涵及其对动物营养与饲料专业教学的指导意义,深入分析当前该专业教学存在的德育教育融入不足、实践教学薄弱、产教融合不深、学生基础差异大、教学评价体系单一等问题。基于“三全育人”理念,提出相应的改革策略,并构建起包含德育建设、岗课融合、信息化教学、产教协同和多元评价的“五位一体”创新育人模式。该模式能够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现代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2025年02期 No.376 7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7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下载本期数据